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我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主動作為、積極行動,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破難題,從企業到校園,從鄉村到城市,哪里群眾有需要,哪里就有各級各部門工作人員為群眾服務的身影。
襄都警方延時服務暖民心
近日,襄都公安分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延時為國家“一帶一路”重點援助項目的兩個企業員工辦理了出入境證件。
12月15日11時許,該局集中辦事大廳走進19名群眾。經詢問得知,此行人員系印尼德信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中煤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印尼項目員工,急需辦理護照,并提供了單位介紹信函、近日核酸報告和疫苗接種等證明。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該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全體民輔警有條不紊地安排19人登記、測溫、查看行程卡、查驗手續、照相、受理。
同時,為解除群眾扎堆、擁擠的后顧之憂,該大隊大隊長劉潔承諾中午不休息也要為他們辦理好業務,并提醒他們歸國前提前向政府防疫部門報備。一直到下午兩點19人的所有手續順利辦完。辦證群眾對民輔警放棄午休的熱情服務給予了高度贊譽。
立足特色產業富農增收
12月21日,在隆堯縣東良鎮澤畔村蓮藕種植基地,藕農們三五成群地在藕田里采挖鮮藕,一排排一摞摞的蓮藕整齊地碼放在地頭,一派繁忙豐收景象。
近年來,隆堯縣組織發動各級黨組織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特色高效農業,帶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該縣東良鎮依托“澤畔貢藕”這一金字招牌,一手抓蓮藕的標準化種植,一手抓市場的宣傳推廣,不僅帶動農戶獲得更高收益,也讓蓮藕種植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主導產業。
目前,隆堯縣以澤畔村為中心,共發展旱地蓮藕種植500余畝,每年可為藕農帶來500多萬元的收益。
鄉村“微工廠”敲開致富門
日前,在位于南和區后郭平村的錦麗服裝加工廠內,經過一道道工序,一件件雨衣成品呈現在眼前。
車間里,后郭平村村民薛華超正在縫紉機前忙碌。孩子上了幼兒園,她有了更多的富余時間,也希望能掙點錢改善一下生活。去年,她來到廠子里做工,各項技術從零基礎到嫻熟,收入也在不斷增加,一個月可以掙2000元左右。家里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生活也是越來越有奔頭了。
像這樣的鄉村“微工廠”的工人都是本村或附近的村民,主要從事雨衣代加工,車間內有30臺電動縫紉機,工人40多名。近年來,該區三思鎮陸續引入一批勞動密集型服裝加工廠,這些“微工廠”在活躍鎮域經濟的同時,也圓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截至目前,該鎮已陸續建起“微工廠”11家,涉及服裝、書包、紙箱等加工產業,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東甲通訊員安學釗成梅楊歡高瑞勇)
本文謹代表網民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認同其觀點。如發現文章內容有違法、失實、侵權之處,請權利人及時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將在核實后立即做出刪除處理。
本網站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